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18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
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doc
专题15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doc
专题1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专题17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陵使至汝州①
王 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颍川很近。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天气晴朗,麦子一片金黄,山峰青如染出,轮廓鲜明。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①北驿
……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丁丁”表达了诗中主人公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丁丁”是古时计时的漏壶滴水的声音。深夜还能听到“
……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渐
……
专题十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
……
专题十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一、记忆型默写
1.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5.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答案: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