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字。
说“木叶”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袅袅(niǎo) 冉冉(rǎn)
窸窣(sū) 亭皋(gāo)
B.褒贬(bāo) 广袤(mào)
潜伏(qiàn) 编纂(zhuàn)
C.漂泊(bó) 血泊(pō)
征戍(shù) 垄断(lǒng)
D.桅杆(wéi) 招徕(lái)
砧板(zhēn) 皎洁(j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绵密 锦绣 灼热 拙壮
B.涔涔 急躁 砂糖 纱绽
C.锤炼 白练 辨析 辩护
D.萧瑟 肃杀 漂缈 飘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②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③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 钟爱 奥秘 B.启发 钟爱 奥妙
C.启发 喜爱 奥秘 D.启示 喜爱 奥妙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届巴西世界杯,东道主“五星”巴西队________,以1∶7惨败于德国队,遭受历史上最屈辱的重创。
②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________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③陶潜提出读书要“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读书就不需要________呢?我想二者并不对立,都是读书之法。
A. 不负众望 耸人听闻 咬文嚼字
B. 不孚众望 骇人听闻 咬文嚼字
C. 不负众望 骇人听闻 字斟句酌
D. 不孚众望 耸人听闻 字斟句酌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