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个字。
《山市》教学案例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 宋艳红
教学目标
1. 积累有关文言词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 理解课文的意思,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山市的景象。
3. 探究可疑之处,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积累语汇,培养语感及想象力。
教学难点:把握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目标
1.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惊异之情。
2.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理解文意。
3. 能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脑海里再造出山市的景象来。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诱导想象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文,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以积累语汇、培养语感为重点,而降低对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景”相似,学生可能对此会感兴趣,因此,应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习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1. 播放自然奇观的画面,创设情景。
2. 动画引入课题并解题:山市——山上出现的蜃景。
二、 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代表作品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三、 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四、 初读——感知课文
1. 教师配乐范读。〖播放《平湖秋月》乐曲〗
2. 学生自读,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3. 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