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
笑里藏“道”——《逍遥游》教学实录
浙江永嘉中学 郑建周
读析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而不写大鹏笑它们?围绕这个提问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对话。
生:作者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因为这些小东西自我感觉太好,还以己推人,却不知也不懂人家的逍遥。
生:因为大鹏鸟是作者要追求的逍遥偶像,所以作者不写大鹏鸟笑它们。笑别人总是不好的。
生:大鹏鸟不是不笑,是不屑于笑,对于斥鴳、蜩与学鸠这些小东西它是懒得笑,因为级别太低了。
师:能不能再从前后文对照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啊,我发现了,前文是小笑大,后文是大笑小,加起来就是互相笑。
师: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生:前文里的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小笑大;后文从宋荣子开始是大在笑小。
师:前后对象都变了,为什么说是互相笑呢?
学生讨论。
生:从前文表面上看,是小笑大,是斥鴳笑大鹏,是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小的不理解大的。但大鹏鸟就能理解鼠目寸光的斥鴳、蜩与学鸠的小小世界吗?显然也不能。
师:有道理。前文都是小笑大,还有哪些“笑”呢?
生:小年不及大年,虽然没有写到笑,实际上文章里面也隐含着笑,也是相互的笑,相互的不理解。如朝菌蟪蛄冥灵大椿间的,还有众人和彭祖间的等等。
生:还有适莽苍者、适百里者和适千里者之间的。
师:作者为何要写这么多相互间的笑、相互间的不理解呢?
生:小级别永远不懂大级别,大级别也永远不懂小级别,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生:作者可能是在讲小有小的逍遥,大有大的逍遥。
师:各有各的逍遥,各有各的道。你说得真好,历史上向秀和郭象就是这么注《庄子》的。《逍遥游》其他文字里作者也多次表达万物“适性逍遥”的道理。PPT展示相关文句
生:老师,文章前面部分笑得很合理,但后文的宋荣子显然已经是个高人,如此高境界人怎么还要笑人呢?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解决哪些小问题?
生:宋荣子笑哪些人?高在何处?
生:显然他是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四类人。
师:为什么要笑这四类人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