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00字。
第9课 铸剑
长春七中 王迎华
预而立之
               -----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标导航】

1.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水瓮   咻咻   旌旗   杳无消息   剑戟    青苔    仇雠
剑靶   雉堞   干瘪   擎起     揎起    鸱鸮    打诨
2. 掌握小说三要素,即情节、环境、人物。掌握小说情节,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体会文中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
3.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眉间尺和黑色人。注意小说的塑造人物方法,如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体悟作者在这些人身上寄予着的思想感情。
4. 挖掘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幽默讽刺的语言,并理解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自学引领】

1.兴趣引领
鲁迅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故事新编》中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题材的作品,如《补天》、《奔月》是神话,《理水》、《铸剑》是传说,《采薇》、《非攻》是历史题材的作品。鲁迅把数千年的历史陈迹和耳闻目睹的人情世态联结起来,张开艺术的想象翅膀,飞越千秋百代,在错杂对比之中迸发真知灼见。产生了一种古今交融的艺术境界,使人在会心的微笑中看到古人和今事,思考历史和现实。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铸剑》,看看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复仇行动。
2.背景引领
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鲁迅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而天真的革命者。他深切感到:“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坟·娜拉走后怎样》)。辛亥革命果实之被篡夺,秋瑾、徐锡麟等的壮烈牺牲,袁世凯的大杀革命者,“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到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君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构思的。它的初稿写成于1926年10月的厦门大学,但鲁迅没有拿去发表;1927年初,他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