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80字。

《核舟记》学案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初级中学  孙北京

学法导引
本文是一篇实物说明文,内容简明充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表现了核舟的“奇巧”,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把握“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与说明方式。并且通过研读课文,要学习作者对事物细致观察和进行丰富想像的良好习惯,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
知识要点精讲
[字词积累]
罔(wǎng)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都。
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推原之词,(刻的)原来是……    云,句末助词,无义。
中轩敞者为舱:轩,原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这里是“高起”的意思。
雕栏相望:相望,相对,相向。
左手抚鲁直背:抚,轻按。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互相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很。类,相似,像。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关联。
其人视端容寂:视,眼神,眼光。容,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文学常识]
《虞初新志》及作者简介
课文选自张潮(清代文学家,以刊刻丛书在当时知名)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张潮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所反映。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敏而好学,善为文,一生没有做过官。他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受阉党威逼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部分(第2-5段):分述。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第三部分(第6段):总述。总计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种类和数目,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

[教材精彩赏析]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______”,左刻“②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