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一课时  教案.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二课时  教案.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学案.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一课时学案.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2、听朗读,反复诵读,感知体会骈文句式变化特点 
  3、研读一至三段,疏通文意,赏析名句,并理清思路背诵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案完成情况 
  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佳话 
  二、导入新课 
  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1.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2、听朗读,反复诵读,感知体会骈文句式变化特点 
  3、研读一至三段,疏通文意,赏析名句,并理清思路背诵二三段。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