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70字。

  教学主题 数字化故事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的文本特质:一它是短篇爱国主义小说,爱国的主题不可回避;二是本文的作者都德,他参加过普法战争,对于法国战败,他的悲愤和痛苦比一般人更为深重,在他的文字中蕴含更为浓烈的爱国热情,三是本文的叙述角度是儿童视角,用平凡的孩子和普通的老师来反映一个崇高的主题,这是讲课中不能忽略的一点。
  根据本文在单元中的地位,联系学生的实际,考虑文本的独特样式我设计了课堂的以下环节:首先是情境导入;其次是是三个课堂活动:(一)聚焦“最后”;(二)寻找“变化”;(三)感悟成长;最后是诗意结束。

  二、学生分析
  第一,忠于文本,进行的是小说教学。鉴于学生年龄较小,余映潮老师说过:对于初中低段的学生,不妨处理为记叙文来讲,所以这一课的定位为学习人物的心理描写,感受小弗郎士的形象。
  第二,故事远离学生,爱国主题又比较深沉,不利于他们的接受,篇幅又较长,所以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情境体验的运用,同时选点教学,着眼于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第三,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小弗朗士是一个孩子,和初一学生的年龄接近,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一个孩子在特定情景之下的瞬间成长。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了解心理描写以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品读中感受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品味小弗郎士的成长与爱国觉醒。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1.导入
  在音乐声中,老师深情的讲述一个故事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紧接着北平失守,日本进驻北平。
  那一年,北平有一个5岁的孩子,名叫翟鸿起。暑假后上学,他突然发现,课本全换了。后来,他和同学们竟然要开始学习日语!
  抗战时期,像这样被迫学习日语的孩子,在很多沦陷区都有。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个被迫学日语的孩子,你的心情会如何?提问学生。
  今天,在法国,在阿尔萨斯镇,就有一个名叫小弗郎士的孩子,也正面临着告别母语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
深情的讲述故事 学生倾听 数字化故事(图片、音乐、文字),以ppt的形式呈现
  2.活动一:聚焦“最后”

  聚焦课文11段。(整体感知,发言交流)
  方式:老师朗读,然后提问:这是谁的最后一课?
教师朗读11段。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回答。 Ppt出示问题:这是谁的最后一课?

  3.活动二:寻找“变化”。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寻找并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并批注你的阅读发现。
教师静静的巡视。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Ppt出示问题:并根据大家的回答进行交流的明确和深入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