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53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2辑   
  整理:fcs2002
  1.“来日方长”式焦虑是可怕的潜规则认同
  2. “拆椅增客”的地铁走不了多远
  3. 抗战是“得道多助”对“多行不义”的胜利
  4. 城管“自制牌照”源于权力“套现”
  5. 崇尚英雄应成为民族的高层次精神追求
  6. 裁军30万传递了正义与和平之声
  7. “早产”房产证是畸形招商引资之祸
  8. 民工“健康档案”也是城市“幸福档案”
  9. “城管执法”算什么“奇葩车牌”?
  10. 解决讨回捐资助学款不能“文不对题”
  11. 宠物公墓就是与人争地吗?
  12.落实景区价格上涨听证会制度刻不容缓
  13. 要求范玮琪道歉背后是“意图伦理”
  14. “打坐代替午睡”的教育暴力
  15. 别再和景点门票谈感情了!
  1.“来日方长”式焦虑是可怕的潜规则认同
  堂吉伟德
  开学季来临,虽然有关部门严令禁止老师收受红包,但还是有部分家长为此动起脑筋。近日,上海市西区一名家长送老师红包被拒后,老师的一句“来日方长”,让该家长陷入极度焦虑中。她绞尽脑汁地想“来日方长”的含义,并在朋友圈里求大家帮忙解读这句话。(9月3日《新闻晨报》)
  一句“来日方长”,究竟是坚持拒收的表达,还是下次再送的暗示,确实不好理解。家长的焦虑,是基于对礼送不出去后,孩子可能会得到不公正的对待。虽然从理论上讲,为师者应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给予他们同等的关心和关爱。然而事实上做好这点很难,差生和优生之间、送礼与不送礼,在待遇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多给孩子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多用心辅导,把其位置安排在靠前的部分,让其获选班干部得到更多的锻炼,评选先进或优秀学生时给予照顾,这些都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
  任何一种风气的形成,并非偶然发生而有着现象级的表现。事实上,如同患者给医生送红包一样,给老师送红包同样并非个案,一度十分盛行并成为潜规则。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或许那个家长送了老师未必能记住,但没送的肯定会被牢记,其孩子也可能会成为出气筒。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十七班班主任冯群超,因为在教师节没有收到礼物,心里不平衡,整整骂了该班同学一节课,并要求同学现场集资凑钱买礼物。最后,同学三块五块最终凑了四百元左右,外加班费两百多元,一共六百多元给班主任买了礼物。
  虽然这位老师最后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代价,但其明目张胆的底气还是令人咋舌。其之所以达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更多源于这种现象很普遍并成为常态,正如冯群超所说“别人班都是班长张罗的”,只是送了收了没有暴露而已。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规则认同与现实状况,冯群超才会心生不满而大为光火。估计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也会“例行张罗张罗”。至于是真拒绝还是某种暗示,确实很难一时搞清楚。
  送的规则认同和遵循,并非朝夕而成,反倒是有事实基础和现象表现,才会逐渐形成规则认同。自然,靠一两个禁令也不可能解决。所谓的“收礼的烦恼”,其实也是“送礼成风”的规则所带来的。收与不收的烦恼,与送与不送的焦虑,都是潜规则认同与裹挟所带来负面效应。若是不解决对“送才有好处”的规则认同,那么“来日方长”式焦虑就很难得到消除。
  要消解这种焦虑,当然不能只寄望于家长们自觉与自为,而需要通过显规则的实施,培育新的社会认识与行为习惯,让不送不收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一方面,送不但没有出路也不会获得优待,那么送的利益需求就会下降;另一方面,收不但难以获利还会有风险,那么收的愿望就不强烈。为此,当前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收与不收应当得到明确,并有具体的标准界定,以分清人情往来和不正之风之间的区别;二是收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上缴、返还和拒为己有应区别对待,并对违规者当处则处,不迁息纵容。当制度刚性得到了体现,那么规则才会获得认同与遵守,“来日方长”的理解才不会有偏差,家长的焦虑当可迎刃而解。
  2. “拆椅增客”的地铁走不了多远
  张立
  记者昨天从地铁公司获悉,广州三号线共29列车的行李架及短座椅的拆除工作已经完成,列车的额定载荷可增加46人,超员载荷可增加78人。(9月3日 《广州日报》)
  地铁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公共出行的标配。然而,广州地铁如今却在上演着“拆椅增客”的无奈。如今,地铁乘客们花了同样多的钱,却可能因为要“拆椅增客”而面临着无座可坐的可能,他们会有何感想?广州方面,是否应该认真思考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