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40字。

  专题十一名句名篇默写
  ——读写结合,注重理解
  题型一 语境理解式默写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目并不是单纯地给出上(下)半句,写另外半句,而是给定语境,确定正确的诗句,相比以往加大了难度。其中(2)“猿猱”“攀援”两词较难写。
  参考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晦朔”易错。(2)注意“长风”不要写作“乘风”。(3)“舳舻”与“蔽”容易写错。
  参考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题型二 上下句填空式默写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               ,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5.(2012•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参考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1.名句名篇默写题考查范围是什么?
  考查的范围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背诵默写范围,十分明确。
  2.考查形式上有何特色?
  考查形式稳中有变,2014年以前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为主,即给出上句(下句)要求考生补
  写出下句(上句),或给出前后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中间句。题后所注明的出处具有提示作用。
  2014年一改单纯考查识记默写的形式,采用语境理解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