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20字。
授课类型 C 2012年和2014年:正确分析材料 C 2013:现象类材料 C 2010年和2011年:两则材料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一、原题回放
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二、题目分析
关于审题,一般需要依次考虑三个问题:话题,层次,角度。
首先,这个材料讨论的话题就是:人怎样失去(或成就)自我?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这个材料的内在层次。我们看到,这里有一对对立的概念:“人们”,“天才”。还有一个核心概念:微光。人们之所以是“人们”,而不是“天才”,就是因为“舍弃”了自己的“微光”。那么,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微光”是什么?在材料中它的特征是:自己的东西,心灵中的,闪过,微,光。即:自己的,独特的,内在的,稍纵即逝的,微小的,有价值的。“光”,分析起来可以包括:理性之光,德性之光,诗性之光。具体说来,包括灵感、梦想、善念,等等。但是,无论你写的是哪一种“微光”,一定要尽量满足上述这些特征,否则就有泛化的危险。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作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你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这些角度:⑴普通人怎样才能成为“天才”?⑵“微光”如何才能成为“天才的作品”?⑶相信自己,不能因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轻易放弃。⑷“天才的作品”与“人们”的共同之处。⑸如何营造一种社会氛围,让人们保有自己的“微光”。
另外,因为对“微光”有不同的理解,材料便可以有广阔的联想空间。
最后,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一是顾及材料的整体。所谓的“选择一个角度”,是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所做的选择。
三、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上)
评分 68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
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些人抓住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他们顺藤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首先进行自我否定,直到那一丝微光石沉大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