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0 仿用和变换.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1 文言文实词.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2 古诗鉴赏.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含创新题型).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 小说.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5 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审题立意.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6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7 实用类文本特点及阅读技巧.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2 2015辨析病句教学案.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3 2015对仗教学案.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4 语言表达连贯.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5 古诗类运用.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5 古诗类运用练习.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6 语言得体.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7 提炼语意.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8 图文转换.doc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9 表文转换.doc
第一课时 正确辨析和使用实词
《考纲解读》
1.考查重点有变化:2014年之前江苏卷的考查重点是成语,从2014年高考开始同时考查两字词语和成语。这标志着以后在备考时要扩大词语的复习范围。
2.考查形式灵活:一般为选择题,2014年江苏高考卷采用了实词与成语合并考查的形式,一改以往只考成语的模式。
3.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固有含义。
《知识要点》
(一)关注实词的三个方面
1、实词的意义
2、实词的用法
3、实词的色彩
(二)辨析和使用实词的方法:“9看”
1.看词义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2.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3.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4.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5.看成分搭配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
6.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7.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8.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论,词语可分为褒义(含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贬义(含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和中性(既不明显褒奖,也不明显贬斥)三种。
9.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
专题三正确使用对仗——工整为美,上下相对
考纲解读:
1.“对仗”题的考查重点是什么?
考查重点是律诗、春联、歌词、广告中的对仗和对偶的运用。其对应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2014年江苏卷用律诗中的语料考查对仗,既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又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相契合。
2.“对仗”题的命题形式有何特点?
江苏“对仗”题目前设置为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要求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对仗工整”的一项,分值为3分。
知识要点:
对仗5原则
1.字数相等
对句的字数一般要相等。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对)。”很明显,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11字。
2.词性相同
相对的句子的词语的词性要一致。不仅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如此等等。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
典型例题:
例1 (2009•湖南高考)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例2、 (2012•四川高考)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5分)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例3.(2010•重庆高考)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4分)
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
例4.(2009•安徽高考)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
专题五 古诗类运用
【考纲解读】
1.古诗类运用在设题上特点:是一种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和古诗歌鉴赏结合考查的一种创新题型。
2.古诗类运用在题型上的特点:从高考命题实际和江苏卷《考试说明》来看,主要有“诗句嵌入题”和“古诗鉴赏题”两大题型。
【知识要点】
题型一 诗句嵌入题
古诗类运用题主要考查诗句嵌入题,考查的诗歌一般是绝句,其次是律诗。这类题除了要掌握格律诗常识外,还要掌握诗歌内容理解方法。
诗句嵌入题解题技法
一、掌握格律诗3个常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指的是绝句和律诗,他们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一、二两句称为首联,三、四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一、二两句称为首联,三、四两句称为颔联,五、六两句称为颈联,七、八两句称为尾联。总结起来基本常识如下:
(一)声律常识
即平仄的要求,这是格律诗最重要的,主要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指句内词单元);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对,乃格律诗之大忌;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粘,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二)对仗常识
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且要工对。指的是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平仄也相对。
二是语法上:即结构相近、相同才能对仗,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
(三)押韵常识
1.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2.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为多,首联不对仗以首句入韵为多。首句不入韵五言为多,七言为少。3.一般押平声韵为多。4.一韵到底。
5.不可用同一字重复作韵,也不要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6.不可撞韵,指的是不该押韵的白脚(不该押韵的诗句叫白脚)上押了韵,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二、了解格律诗的章法构思
格律诗在一首诗的结构上要做到“起、承、转、合”,做到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
(一)律诗的章法
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所以,首联又可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就是收尾。
……
专 题 七 提 炼 语 意
——删繁就简,概括提炼
《考纲讲读》
1.提炼语意题命题形式有何特点?
江苏高考从2007年以来,对本考点的命题主要集中在指定性概括上,比如提取关键词、下定义,以及按照要求推导原因等。
2.命题在选材上有何特点?
试题选材广泛,有自然科学(如溶瘤病毒、碳链式反应),也有社会科学(如洼地效应、战略环境评价),但一般都是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热点问题,旨在让广大考生关注现实,进行广泛的阅读。
《知识要点》
一 、明确提炼语意4大题型
1.记叙类(含新闻类和寓言类);2.议论类;3.说明类(含下定义类);4.提取关键词类。
二、重要题型及解题步骤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解题3步骤
第一步: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第二步:选择句式,组合信息
第三步:依据倾向,验证答案
(二)拟写新闻标题解题5注意
(1)题文一致 ;(2)一语破的;(3)旗帜鲜明 ;(4)生动活泼;(5)注意字数的限制
(三)新闻导语拟写技巧
标准的新闻导语一般包括: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和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四)概括消息要点有妙法
(1)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2)它一般是由时间、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所组成的主谓句。
(3)一般来说,它比一句话新闻要详细些,包含的信息要点要多些,这种题型往往是按要点赋分的。
(五)寓言类材料巧提炼
(1)做这类题要先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再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道理来。
(2)作答时要把握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的思路,源于文本,准确概括。
(六)议论类提炼语意题的3方法
(1)找中心句。(2)抓主要信息。(3)提炼观点。
(七)说明类提炼语意题的4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部(语段)材料,弄清材料(语段)的说明对象。
第二步,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人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功能等。
第三步,分析材料(语段)共涉及哪些方面,并准确、简要地概括归纳。有时需要弄清材料(语段)说明方法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概括归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