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课时1)(导学案).doc
荆轲刺秦王(课时1)(课后练习).doc
荆轲刺秦王(课时2)(导学案).doc
荆轲刺秦王(课时2)(课后练习).doc
荆轲刺秦王(课时1)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课前预习 •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重点难点】
1.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1.《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后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二百三十多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用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文本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
……
荆轲刺秦王(课时1)
课后练习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wū) 骨髓(suǐ) 揕胸(zhèn) 淬火(cù)
B.濡缕(rú) 忤视(wǔ) 变徵(zhǐ) 瞋目(chēn)
C.厚遗(wèi) 拊心(fǔ) 创伤(chuānɡ) 箕踞(qī)
D.戮没(lù) 卒起(zù) 陛下(bì) 拜谒(yè)
2.给下面句子中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A.忽微 B.即使没有 C.微小 D.略微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A.穷苦困难 B.贫穷困苦 C.走投无路 D.处境危险
(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A.提出 B.携带 C.提着 D.掷击
(4)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捉拿 B.携带 C.提拔 D.掷击
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与例句中加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5.下面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