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必修1第1单元资料(pdf版,可以复制编辑)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检测题(PDF版)答案.pdf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检测题(PDF版).pdf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资料(PDF版).pdf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资料(PDF版)答案.pdf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第 I卷 (选择题,共 SO分)
  -、 (21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 舸(go) 愤懑(m汛)
  峥嵘(Zenω
  干劲十足
  (j丨⑴
  B嗜 好
  (sh丨)
  逶迤(yO
  下载(疝i)
  咄咄逼人(duo)
  G给 予
  (j丫)
  沉疴(ke)
  吝啬(虻)
  激浊扬清(Zh屺)
  D泥 泞(mng) 猝然(C0)
  巷道(xi汛g)
  忸怩不安
  (nf)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檐头 肃穆 一愁莫展 铿锵有力
  B。 颓圮 倾泄 惟妙惟 肖 色彩斑斓
  C。
  今宵 歌谣 甘之如饴 无计可施
  D.匾额 暄闹 欢呼雀跃 步履蹒跚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退 休以后,马永倾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要用几年的时间把 自己前半生砍的三
  万多棵树补种上。
  B中 国茶艺与 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 日两国青少年也应
  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做贡献。
  C。
  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风
  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D部 分台独分子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 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政府和
  军民决不会听任“台独”势力为所欲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经 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认定山西省临汾市尾矿库溃坝是一起特别重
  大的责任事故。
  巳 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
  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不论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停滞
  甚至萎缩以后。
  D。 数码媒体艺术,对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 日益受
  到关注。
  5.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刘继庄 《广阳杂记》云 :“驴鸣似哭,马嘶如笑。”
  Ι47
  启迪有方·语文 必修一
  ②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③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④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
  ⑤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箫箫,充不得什么幽默。
  A.⑤①④③② B①
  ④⑤②③ C·
  ③②①④⑤ D②
  ③⑤①④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 内容。词牌
  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决定了词的字数及声韵。
  B《 雨巷》的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叶圣陶称 《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
  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C.徐志摩,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注重“三美”(音乐美、绘画美、文字美),《再
  别康桥》就体现了他“三美”的主张。
  D现 代诗也叫“白话诗”,现代诗的主流是 自由体新诗,
  的格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7.周末,黄 山同学到杜甫草堂游玩,在诗史堂看到一副对联 ,
  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请问能作为该对联下联的一项是
  A万 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B桥 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在江楼。
  G桥 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D.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在江楼。
  二、(9分,每小题 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
  桓公 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 曰:“ 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 是君之
  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 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 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
  宽惠柔民,弗 若也;治 国家不失其柄,弗 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 若也;制 礼义可法于四方 ,
  弗若也;执袍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 若也。”桓公曰:“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
  于死。”鲍叔对曰:“ 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 曰: “若何?” 鲍子对曰:
  “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 君之谋 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 不予我矣,若
  ……
  第一单元
  第 1课 沁园春·长沙
  资料链接
  【文常梳理】
  1.词和词牌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萌芽于南朝,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
  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词进人到全盛时期。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 同的词牌在J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作文素材】
  责任与朐怀
  可用于“责任”“胸怀”“奋斗”“成长”“挫折”“气概”“志存高远”等相关写作话题。
  1.风华少年的奋斗之歌
  “自古逢秋多寂寥”,这首 《沁园春·长沙》,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用高昂的笔调抒写了一首秋的赞
  歌,风华少年的奋斗之歌。字里行间,眼前的秋景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远望群山,重 重叠叠的树木遍染
  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奋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
  快地游动。大 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 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 自由!于是
  诗人为之“怅寥廓”,不禁发出了像屈原一样的“天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在“天问”时 ,
  是在徒劳地等待“天”的回答。然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早就了然于胸:真正能将 中华 民族从水深火热之
  中解救出来的,就是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秋天的万物因“竞 自由”而充满生机,风华少年因“竞
  自由”,为 自由奋斗而英气勃发。
  2.挫折人生的励志之歌
  再读 《沁园春·长沙》,观其背后的故事。本诗写作于1925年 ,这一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
  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一职也被撤掉。从事革命活动,将人民大众从黑暗
  中解救出来,是诗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然而,诗人却被无情地排挤出了党中央,面对事业上的沉重打
  击,一首 《沁园春·长沙》尽显诗人的气魄。“独立寒秋”中的“独”是独立不羁的人格,是泰山崩塌而
  必修一
  不变色的沉着、镇静,是激流中的中流砥柱。这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诗人笔下的秋景也是五彩缤
  纷、生机勃勃,这灰色际遇中的亮色不仅仅是诗人逆境中的奋勇拼搏,更是诗人“冬天到来了,春天还
  会远吗”的哲思。所以,当他面临威胁的时候,能够“独立寒秋” “怅寥廓”,能够发出“曾记否,到 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动人心的呼声,亦是一首昂扬的励志之歌。
  3.毛泽东的 《沁园春·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
  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诗人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
  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
  在那个旧时代,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