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50字。

  《帆》导学案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①通过场景及意象的把握感受诗作的主题意识。②借助抒情形象的把握来体会象征、托物言志手法在诗作中的表达作用。
  2、过程方法:阅读感受诗作的大致情意,分析思辨诗作的深层意蕴及表现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诗作感受诗人借助抒情意象所抒发的伟大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②对诗人所谴责的社会现象形成自己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
  【学习重点】 
  全面正确理解帆所象征的人文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孤傲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
  【学习方法】
  阅读感受→讨论思辨→体会感悟
  【学习时数】
  一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导入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今天,我们一同走近俄国19世纪的诗人莱蒙托夫欣赏作者质朴、明快富有意蕴的诗句,理解作者孤傲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出生在贵族家庭,曾进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习。1834年入军队服役。早在中学时期,诗人就开始写诗,受普希金和拜伦的诗影响颇大。青年时代的诗人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很多对当时腐朽社会不满的诗歌。1837年,诗人写下著名的《诗人之死》一诗,悼念普希金,触怒了沙皇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流放期间是诗人创作的高峰期,诗人写下了著有《浮云》《祖国》《当代英雄》等四百多首抒情诗,《恶魔》等著名长诗二十余部。1840年,诗人遭到沙皇政府的谋杀,身受重伤。1841年7月15日,诗人在决斗中被杀害。
  2、题解
  写于18岁的《帆》是莱蒙托夫一首有名的咏物抒情诗,也是西方咏物诗中的名篇。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热情地憧憬着法国启蒙思想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十二月党人的行动又让他看到了在俄国实现这些理想的希望,他满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改变俄罗斯沙皇专制下黑暗的现实。他厌恶自己周围那些贵族纨袴子弟所过的空虚和懒散的生活,追求一种活跃的创造,渴望看到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