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00字。

  《论雅俗共赏》导学案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雅俗共赏历史发展的实质以及雅俗共赏在今天文艺发展中的意义。
  2、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3、了解作者丰富的积累、理性的认识。
  【学习重点】 
  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学习难点】
  领略文章风味,感受文章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辩论
  【学习时数】
  两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预习导言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割然开朗。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细致的阅读文本,用作者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文学常识
  演讲: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大众场合的宣传形式,特别讲究现实针对性。它要求演讲者根据听众的特点设置演讲内容,回答听众关心的问题。
  比较文学: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