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5690字。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为100分;
2、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不交试题。
一、基础部分(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 创伤(chuàng) 提防(dī) 刀俎(zǔ) 百舸争流(gě)
B. 倾圮(pǐ) 忤视(wǔ) 骨髓(suǐ) 嘉言懿行(yí)
C. 箕踞(jī) 濡缕(rú) 青荇(xìng) 浪遏飞舟(è)
D. 青苔(tāi) 荆棘(jīng) 瞋目(chēn) 忸怩不安(ní)
2.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寥阔 斑斓 河泮 天伦叙乐
B. 踌躇 竟然 笙萧 满江碧透
C. 徵调 戊守 凌侮 切齿抚心
D. 拜谒 杀戮 扼腕 夜缒而出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13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B. 襄子如厕 如:往,到
C. 襄子必近幸子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日 数:责备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而事智伯 拔剑切而啖之
B. 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襄子乃数豫让曰 乃令张良留谢
D. 且无所为者极难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文中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