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4790字。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综合练习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卷三部分。第Ⅰ卷1—8页,第Ⅱ卷9—10页,答题卷11—1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4、所有试题均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并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5、第11、12题为选考题,将不选的题号在答题卷上用“/”线划去。
  6、考试结束,考生只须把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先的老祖宗,中间有不少当时的民间歌词,被采收而保存了。这全是些极优美极生动的作品,后代的中国文学,都从此演生。全部《诗经》共约三百首。其作品年代,则自西周初年下迄春秋鲁宣公时,约当西元前一千一百年至西元前六百年,包括着五百年的长时期。在这三百首诗中间,虽有许多宗庙里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但大体上依然是严肃与敬畏心情之流露。亦有一种“神人合一”的庄严精神与宗教情绪,但却没有一般神话性的玄想与夸大。中间亦有许多记载帝王开国英雄征伐的故事,但多是些严格经得起后代考订的历史描写,亦附随有极活泼与极真挚的同情的想象,但绝无像西方所谓史诗般的铺张与荒唐。中间亦尽有许多关涉男女两性恋爱方面的,亦只见其自守于人生规律以内之哀怨与想幕,虽极执著极诚笃,却不见有一种狂热情绪之奔放。中问亦有种种社会下层以及各方面人生失意之呼吁,虽或极悲痛极愤激,但始终是忠厚恻怛,不致陷于粗厉与冷酷。所以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又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些全能指陈出在古诗中间透露出来的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一种境界,一种极真挚诚笃而不偏陷的境界。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亦是指着这种境界,这种人类情思之自然中正合乎规律而不致放肆邪僻的境界而说的。
  我们可以说,《诗经》是中国一部伦理的歌咏集。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生伦理的观念,自然而然地由他们最恳挚最和平的一种内部心情上歌咏出来了。我们要懂得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与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在这里我们见到文学与伦理之凝合一致,不仅为将来中国全部文学史的渊泉,即将来完成中国伦理教训最大系统的儒家思想,亦大体由此演生。孔子日常最爱诵诗。他常教他的门徒学诗。他常把“诗”“礼”并重,又常并重“礼”“乐”。乐礼一致,即是内心与外行,情感与规律,文学和伦理的一致。孔子学说,只是这一种传统国民性之更高学理的表达。
  我们再从另一方面看,《诗经》三百首,大体上全是些轻灵的抒情诗,不需凭借像史诗、戏曲、小说等等具体的描写与刻画,只用单微直凑的办法,径直把握到人类内心的深处。这一点又是表出了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之特性。中国史上文学与艺术界之最高表现,永远是这一种单微轻灵,直透心髓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民族是一个崇尚实际的民族,因此其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早已发展成熟了,而后始有抒情文学出现。但这一种文学,依然不脱崇尚实际的精神,他们所歌咏的,大部多以人生伦理为背景。只其形式则极为空灵轻巧,直凑单微。换言之,他是以超脱的外表来表达缠著的内容的。我们要了解中国人此下发展的文学与艺术之内部精神,及其标准风格,我们亦应该从《诗经》里去探求。
  1.下列说法,对《诗经》“不偏陷”的表述不恰当对的一项是
  A.《诗经》中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没有一般神话故事诗的玄想与夸大。
  B.《诗经》中记载帝王开国英雄征发的故事,没有一般史诗的铺张与荒唐,
  C.《诗经》中描写男女两性恋爱的情诗,没有去追求狂热情绪的奔放。
  D.《诗经》中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篇章,没有打碎黑暗统治的粗厉与冷酷。
  2.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国风”多爱情诗,“小雅”多对时政的怨诽。
  B.温柔敦厚,是《诗经》中透露出来的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C.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认为《诗经》中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符合自然中正。
  D.《诗经》文学与伦理凝合一致,后代的中国文学和儒家思想都从此演生。
  3.下列对“单微直凑”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归纳出来的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概括。也是文学与艺术的特性的概括。
  B.因为中国民族是一个崇尚实际的民族,所以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比抒情文学出现得早。
  C.它指的是舍弃了具体复杂的描写与刻画的艺术表现手法,用简单的技法直透人的心髓,形成了以抒情为重要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
  D.中国民族崇尚实际,因此,最早出现的《诗经》就只采用这“单微直凑”手法,过后就大力去发展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