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30字。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内蒙古 巴林左旗教研室  丁学东
我们担任初一语文的教师,面对的是那踏进初中大门年龄较幼的学生,如何才能使学生以教材为样本,学会学习呢?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结果教师教的死板,学生学得也死板,达不到启智挖潜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此,可以说,改变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自从学习新课程后,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前一贯的做法,尽力做到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线,体现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原则,为探究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能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指导学生自学,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
自学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浅层的表现形式,因此,指导学生自学是变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一新生来讲,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教师布置预习时切忌“读一下课文”之类的笼统说明,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如可设计文中字词修辞等基础知识,也可以从课文整体感知、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还可以从结构层次到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阅读,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勾划,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潜能,而且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批注的呢?(1)关键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写作思路等。如引导学生作批注时略加引导:用“   ”标出重点句,用“   ”标关键句,用“   ”标出精彩句,用“?”标疑问……
通过作批注,可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
(三)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时有目的的选择阅读方法,有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反复研读,有学习性阅读,也有欣赏性阅读等,久而久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二、组织学习讨论,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
组织学生讨论是变学生主动的学习,达到能动、互动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为使学生能动、互动起来,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平等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体验、交流、表达, 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临近尾声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是反映爱国主题,作者为什么不从大处落笔,去描写战争、流血 、牺牲,而只选择了一个孩子视角来写最后一课呢?问题提出后,雅雀无声,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不一会,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答道:一个平时不爱学习法语的孩子尚且感到失去法语的哀痛,涌起爱国情感,更何况他人,以小见大,反映主题。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以优带差。学习省时高效还利于思维发展,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不合作的情景,教师要加强激励机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