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30字。
《论语•八佾篇第三》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3章)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第4章)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第8章)
⑴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快乐呢?”
B.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
C.孔子说:“商(子夏),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D.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
问题。
⑵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什么道理?说说这里“仁”与“礼”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第6章)
⑴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弗能救与”的意思是“你不能拯救他吗”。
B.孔子对季氏祭祀泰山是不满的。
C.从季氏祭泰山可看出当时社会礼乐崩坏的现实。
D.“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的意思是“哎呀!难道说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竟会
接受季氏越礼的祭祀)吗”。
……
《论语•里仁篇第四》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里仁》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1章)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第25章)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第8章)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
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