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语文)配套(课件+文档+题库)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四讲 文言断句(3份打包)》
第四讲文言断句(同步练).doc
第四讲文言断句(讲义).doc
第四讲文言断句(课件).ppt

  第四讲   文言断句
  Ⅰ 怎样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高考考查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斜线(“/”)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
  精要点拨
  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的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二、标虚词,定位置
  精要点拨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
  ……
  第四讲  文言断句
  Ⅰ 怎样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
  1.(2014•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任意而行。孔子伤感礼乐崩废,因而追研经术,以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观其著述,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为后世留下“六艺”纲纪。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二、标虚词,定位置
  2.(2013•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取材于《中论•修本》)
  答案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故”应在句首,“也”应在句末,“为恶者”“行善者”作为叙述对象应在句子开头。还要利用本语段句式比较整齐的特点,如“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等。当然,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参考译文
  社会安定的时候,行善的人获福,为恶的人得祸;等到社会动乱的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