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50字。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传记的叙事部分,教师共同学习议论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屈原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忠君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介、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屈原自沉汨罗的合理评价。
【课时安排】3课时
【自学导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属(z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xiàn) 遐迩(ěr) 泥淖(nào)
蝉蜕(tuì) 滋垢(gòu) 浊秽(huì) 皦(jiào)然 泥(niè)而不滓(zǐ)
商於(wū) 屈匄(gài) 眷(juàn)顾 随属(zhǔ) 唐昧(mò) 憔(qiáo)悴(cuì)
啜(chuò)醴(lí) 汶汶(mén) 罹(lí)难 枯槁(gǎo) 温蠖(huò)
汨(mì)罗 被(pī)发 渔父(fǔ)
2、给文章标序号,找出作者介绍屈原事迹的段落。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想见其为人”评价的,第一个是世家中的孔子(“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就是列传中的屈原(“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泣,想见其为人”)。可见司马迁对屈原的情感应该和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孔子一样的,是推崇赞叹的。今日我们就循着太史公的笔端“想见”一下这位来自南方的世界文化名人——屈原。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导案
三、品析课文
(一)本文题为“列传”,请找出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生平。
提示:除3、8、9、11四个小节外,其他均为记叙性段落。屈原一生遭际可用“任、疏、黜、迁、死”5个字来概括。(板书)
(1)由“任”而“疏”(1—2自然段)
(2)见“黜”见“迁”(3—10自然段)
(3)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自然段)
(4)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自然段)
(二)说明本文是史传“变体”,明确研读方法。
从检查预习入手,指名学生说说这篇史传文与我学过的《廉蔺列传》、《管仲列传》、《鸿门宴》等篇在写法上有何显著区别,为什么有这种区别,然后教师作如下点拔、提示。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