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3张,教案约6780字。

  课题:寡人之于国也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了解《孟子》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4、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
  5、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学习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学法指导】串讲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  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