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8.小狗包弟 (2)教案.doc
8.小狗包弟课件.ppt
8.小狗狗包弟课件.ppt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8.小狗包弟教案.doc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首先把这篇课文分成了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内容是:)
好,那上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分析课文的第二、三、四、五部分的内容,梳理了一下这篇散文的情感脉络,最后总结出,巴金先生对于小狗包弟被送上解剖台的这件事情是非常自责的。
二、分析第一段
那还有一段我们没有分析,就是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我们先来齐读一下第一段,回顾一下第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有几个读音,同学们注意一下。)这几个字,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基础知识也是我们平时需要积累掌握的一部分。
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艺术家和狗的故事)。那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小狗包弟》,主要写了巴金先生和小狗包弟之间的一些故事,整篇内容看似和艺术家,和艺术家的狗没什么关系。那巴金先生为什么要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到这样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一会儿找小组来汇报。
铺垫:用其他狗的故事,为讲包弟的故事做铺垫。(从哪里看出它在铺垫呢?)第二段第一句交代:因为听了其他小狗的故事,想起了包弟的故事。这样,就将包弟的故事导入得非常顺理成章。
深化主题: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与小狗包弟的故事都发生在文革时期,在那个时代,包弟的故事不是唯一的,不管是以艺术家为代表的人,还是像包弟一样的小狗都受到了残酷的待遇,将包弟这只小狗的小故事所具有的意义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层面上。从而也可以看出,巴金先生他为求自保,而把包弟送上解剖桌的行为,在那个时代中,也是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
对比:在艺术家被批斗的时候:人是怎样对待艺术家的——批斗,狗是怎样对待人的——亲热地跑过去,不顾打骂。在这里就显示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人性和兽性的对比。说明在文革那个时代中,人性所反映出的自私、冷酷的一面
……
一、导入
首先,在学习今天的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三单元学习的重点。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文体啊?——(散文)
散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就是说,一篇散文可以包含很多的内容,很多事例,它的取材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所谓“神不散”,就是说,一篇散文中,我们所有选取的故事,都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而这个中心,通常就是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是它的中心情感。
就好像一棵大树,所有的树枝虽然都是独立的,但都必须以同一棵树干为根本才能枝叶茂盛。一篇散文中所有记叙的事情,都必须从同一个主题出发、以同一个主题为根本,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散文。
这一点同学们明确了吗?
二、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好,那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看,又是内容,又是情感,到底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才能把一篇散文分析透彻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篇散文,最后,再来总结一下:散文到底应该怎么阅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2页。
相信通过课前的预习,同学们都对这篇散文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你们先来自己默读课文,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并且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把这篇散文分成几大段,你们会怎么分?而分段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开始。
(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当中,最好养成习惯,一边读,一边就把段落标出来,这样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
第一段:1、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第二段:2、包弟的来历
第三段:3—6、包弟在我们家表现得很可爱
第四段:7—9、文革到来,包弟被送走
第五段:10—13、巴金先生的反思
1、 对第二段有异议:第二段写的是?(介绍包弟的来历)
3-6段写的是?(包弟在我们家可爱的表现)
首先,它们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完整的叙事,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那么,包弟的故事,开端是哪一段呢?发展又是哪一段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