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两个课时,约3600个字。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的
一、 本文的主题思想。
二、 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三、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作者巧妙地通过大开大合的情节安排,塑造了菲利普夫妇的鲜明性格,透过他们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完成了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这篇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也并不难以理解。教读本课时,不运用串讲的方法,也不追求对全文内容和表现方法“讲透讲深”。一是没必要,因为学生能大致读懂课文,难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不可能。因为任何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其内涵的丰富性,很多是难以言传的。只有读者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阅历的日增月累,才能逐步使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才会对作品的内涵体会得更加深入。这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规律。具体从下面实施教学目的:
  借助听读录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初步理解主题思想。
重点研讨有关课文内容、主题、写法等几个问题,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进行文学教育。(以上两方面在第一课时完成)

利用本课情节大起大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一个结局。(在第二课时完成)
安排两节课完成。本次公开课上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 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 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1、 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①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要点。)
2、 讨论问题
可先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前后排四人)议论,然后,全班讨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