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20字。
走入初中语文课
——始业教育
杭州青春中学 金铃
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登过长城吗?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就很有兴致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河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错得颇有道理,比那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
二、语文的外延——生活
第二声啼哭
池莉
人类诞生的最初,总是要有第一声的啼哭。这啼哭就是语言。凡是听到这语言的人们都会发出由衷的理解和放心的微笑,因为大家都听懂了这语言。即:我来了!啼哭是美丽的,由于它是语言,由于它是语文,由于它表达了一个新生命健康蓬勃的状态。
我一直以为,语文的意义非常深远和广泛,它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贯穿着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我们的生命里,任何美丽的时刻和美丽的状态,无疑都须得包涵、交流、理解、默契、认同这样一些重要因素。而这样的一些因素,只能靠灵通的悟性和精确的表达来获得了。语文是一种知识,但更是我们生命的营养,一旦缺乏,生命就会苍白;语文是一门学科,但更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元素,削弱了它,我们就会缺乏必要的生活力量。语文太实用了。它简直就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最基本工具,实用得近乎通俗;无论干什么,首先需要的都是语言和由此派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语文的学习与修养简直就等于人类的第二声啼哭。人类没有第一声啼哭,还有医生帮助拍打婴儿的屁股,使婴儿大哭一声,肺叶张开。第二声啼哭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不会再有谁来直接痛打我们的屁股,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蓬勃开放。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同学们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三、语文的内涵
1、语文之情感。
《苹果树》课件。
2、语文之美感。
《听听那冷雨》(节选)
台湾 余光中
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