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00字。此卷子编写缜密,知识点把握准确。可以确实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东阳中学 方国颜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估量(liàng) 悼(dào)念 肤(fū)浅 卓(zhuo)有成效
B.气馁(nei) 繁芜(wu) 绚(xuan)丽 民不聊(liao)生
C.狙(zu)击 磐(pan)石 空(kong)白 义愤填膺(ying)
D.憧(chong)憬 砥(di)砺 诅(zǔ)咒 浅尝辄(zé)止
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运而生(命运) 至理名言(极)
B.铭记心中(镌刻) 享誉中外(享受)
C.创业维艰(助词,无义) 民不聊生(依赖)
D.坚韧不拔(移动,改变) 生命伦理(类)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永垂不朽 礼尚往来 携手并进 息息相关
B.永保生机 人才荟粹 夸夸奇谈 心弛神往
C.积毁消骨 言简意赅 暇思迩想 手不释卷
D.平心而论 谈笑风声 创业维艰 骇人听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 。
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 的情况公诸于众。
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
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 骇人听闻 终于 即使 B.探索 骇人听闻 最终 即使
C.摸索 耸人听闻 终于 倘若 D.探索 耸人听闻 最终 倘若
5.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
这样的大学,应该是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
①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②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③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④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B.参加保险,虽然不能使人们安之若素,但它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C.一批青年教师即将乔迁新居了,他们个个喜气洋洋,弹冠相庆。
D.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一种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B.只要我们的孩子还是被标写着“只限白人”的牌匾剥夺人格和自尊,我们就不会满足的。
C.一百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
D.希望他们铭记使徒保罗的名言,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B.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
C.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当兑现。
D.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人来说,将是致命伤。
9. 下列比喻句中,属于明喻的是 ( )
A.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前列的黑 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B.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受压榨。
C.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D.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着后便退了回来。
10. 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说词。
B.作为悼词,文章开头介绍了马克思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身份。
C.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生前的革命时间活动用叙述,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深远影响用议论,而抒情贯穿于全文。
D.由于听众均是了解马克思的人,所以作者叙述马克思生平及贡献概括而精当。
11.选出对“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中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蛛丝”比喻敌人对马克思的各种各样的打击。
B.“蛛丝”比喻敌人对马克思的各种各样的攻击时刻缠绕着他。
C.“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回击力量巨大。
D.“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进攻毫不在意,极度蔑视。
12.下列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评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明确演讲词的中心,即“美国的梦想”,其内涵是民主、平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