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12100字。
东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一批作品。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品出版后倍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书中活捉一撮毛、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取材于《走进“红色经典”》)
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油然而生 B.倍受瞩目 C.以奇制胜 D. 爱不释手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B.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
C.小说出版后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D.很多小说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材料二
很长时间以来,红色经典思想教育在学校渐趋空白,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爱国精神和了解共和国成立史已经不如以前浓烈。同时社会影视改编中出现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和风气,但其内容却与原著出现很大差距,一般都趋向于娱乐性、低俗化,爱情取代了革命而成为中心,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于是,有人提出“红色经典”改编必须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则。如何尊重原著?尊重原著的什么?这又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尊重原著,很多人就会把它等同于“还原原著”,即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