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道小题,约14170字。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时限: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在此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很早就开始了。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已传入希腊。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是“丝”之意。从古代中国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物品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色彩,但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基本状况。
  学界有人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开通丝绸之路。事实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传达汉朝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抗击匈奴的愿望,尽管这一目标并没有达成,但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此后,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当然,在讨论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时,不仅要关注中国在沟通西域方面的举措,也要关注中亚和欧洲在构筑丝绸之路中所起的作用。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其地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为了密切宫廷与各郡的联系,加强统治,开始修建御道。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认为“波斯御道”上往来的邮差可能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邮差。后来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帝国,将西亚和中亚地区纳入希腊的统治范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并在沿途修建商贸网点,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迁徙到这些地区,无疑促进了欧洲、中亚地区与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打通创造了极好的客观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当下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为现代社会条件下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的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而贸易投资缺乏便利正是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最大的障碍之一。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中中国是东方的端点国家,但并不主导一切那样,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也更多地起到发起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只有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才是这一方案的灵魂所在。
  (摘自2015年4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一项是                         
  A.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
  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
  B.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 中原内地和西域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就已开始,亚欧非三大洲就已经
  有较为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C.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意味着在明代丝绸之
  路已成为商贸与文化交流之路。
  D.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实现抗击匈奴的愿望,所
  以才派张骞出使西域。
  B.人们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时常常从“东方”的视角来阐述和分析,实际上,古代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共同构筑的。[]
  C.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即希腊古语“丝”之意,
  可见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学者认为东方的中原地区与丝绸相关。
  D.尽管《穆天子传》等具有神话色彩,但其提供的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
  印证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既有外在的形势需要,更有内在的历史动因,而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
  绸之路是一种主观的意外、客观的必然。
  B.亚历山大东征并设立商贸网点使得北非、欧洲与中亚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丝绸之路的中
  段和西端部分已畅通无阻。
  C.波斯帝国修建的御道方便了货物、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域”地区交通网络的形
  成和畅通,客观上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基础。
  D.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借鉴古代丝绸之路经验与模式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
  将会解决泛欧亚地区贸易投资缺乏便利的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昌朝,字子明。天禧初,真宗尝祈谷南郊,昌朝献颂道左,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主晋陵簿。赐对便殿,除国子监说书。孙奭判监,独称昌朝讲说有师法。奭 侍 读 禁 中 以 老 辞 荐 昌 朝 自 代 景 祐 中 置 崇 政 殿 说 书 以 授 昌 朝 诵 说 明 白 帝 多 所 质 问 昌 朝 请 记 录 以 进 赐 名 《迩英延义记注》 加 直 集 贤 院。刘平为元昊所执,边吏诬平降贼,议收其家。昌朝曰:“汉族杀李陵,陵不得归,而汉悔之。先帝厚抚王继忠家,终得继忠用。平事未可知,使收其族,虽平在,亦不得还矣。”乃得不收。议者欲以金缯啖契丹使攻元昊,力止之。乃上言曰:“太祖初有天下,监唐末五代方镇武臣、土兵牙校之盛,尽收其威权,当时以为万世之利。近岁士不练习,将不得人,故战则必败。此削方镇太过之弊也。况亲旧、恩幸,出即为将,素不知兵,一旦付以千万人之命,是驱之死地矣。此用亲旧、恩幸之弊也。” 又上备边六事。书奏,多施行之。昌朝请度经费,罢不急。诏与三司合议,岁所省缗钱百万。又言:“朝臣七十,筋力衰者,宜依典故致仕,有功状可留者勿拘。”因疏耄昏不任事者八人,令致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