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
小说专题阅读学案——故事情节
【学习目标】
1. 掌握高考常见情节类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2. 诊断做题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矫正偏差。
【知识链接】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1.线索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 (如《项链》)
②景物描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 (如《药》)
2.情节安排的结构: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在高潮中,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小说情节的设计技巧
【开头设计】
①设置悬念式: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②景物描写式:点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节铺垫。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
【结尾设计】
①突转式:奇峰突起、照应伏笔、震撼人心。
②悲剧式:强化人物性格悲剧色彩、深化主题、引人深思。(如《祝福》)
③大团圆式: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感情意愿、易引发读者共鸣。
④戛然而止式:耐人寻味,给读者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如《项链》)
【考试题型】
1.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
小说专题阅读学案——环境描写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种类及题型。
2.探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掌握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技巧。
【知识链接】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2.三要素的关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人物与环境、情节:环境、情节要服务于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在特定环境中上演精彩的一幕幕;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故事,人物性格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充分展示,影响小说的情节走向,性格发展推动故事情节。
环境与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人物驰骋的疆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价值追求。
情节与环境、人物:故事情节的展开,塑造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情节离不开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是情节发展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就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
【方法点拨】环境描写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时应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
小说专题阅读学案——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方法;
2.了解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考情分析】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以考查人物形象或特点,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和情感倾向及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为主。
【知识链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正面描写:外貌(肖像、衣着)、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正面描写的作用:通过这些描写来具体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等。
2.侧面描写:通过景物、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侧面描写及作用;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侧面描写总是同正面描写相结合,相得益彰,对描写和介绍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3.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冲突。
【方法点拨】
1.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认识人物形象。
2.从描写手法(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中认识人物形象。
3.从小说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认识人物形象。
4.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认识人物形象。
【小试牛刀】 木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
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校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们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