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练】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
【讲】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
【结】人教必修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
【预】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
【讲】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资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⑦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
……
【练】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资料
课内巩固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火(fēng) 输赢(yíng) 蜾蠃(luǒ) 佛狸祠下(fú)
B.祠堂(chí) 伺机(sì) 伺候(cì) 脍炙人口(kuài)
C.金簪(zān) 巷道(xiàng) 曾祖(zēng) 退避三舍(shè)
D.鲈鱼(lú) 发髻(jì) 鸿雁(hóng) 遥岑远目(cén)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
C.把吴钩看了,栏竿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私营企业的发展,往往会遭遇这样一些瓶颈,管理上突不破宗法观念,容不下现代管理模式;经济上缺乏远见,稍有发展,便要求田问舍;用人上任人唯亲,引不进有活力的人才。
B.《唐山大地震》一剧,对于金戈铁马,人流滚滚、惊天动地的营救场面没有过多地渲染,而是把主要笔墨集中在了灾难面前人性、亲情的揭示上。
C.被不少网友认为已然“廉颇老矣”的轰六,如今,经过升级改造,各种性能堪与世界上先进的轰炸机相媲美,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保卫祖国的战略值班任务。
D.现在,个人信息泄密渠道很多,尤其是个人电脑,一旦受到病毒攻击,那么所有信息就会付诸东流,从而暴露无遗。
4.对下列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英雄业绩
B.天然一段风流态度 风流:风韵
C.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英雄一时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杰出的
5.诗词中的一些句子,语序常有倒置现象,下面是对几个诗句倒置语序作的调整,选出调整不当的一项(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把吴钩看了,拍遍栏杆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孙仲谋无觅英雄处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