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80字。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泰安东岳中学 孙秀洁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就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活动构建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活动和自主探究中,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泰安东岳中学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已经尝试地运行了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一篇篇精彩的论文和作品,也打印成册,学生的探究精神、质疑精神、合作精神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课题的逐步深入,我们实验组成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有了一些特点。
一、与教材紧密结合。
人教版教材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积累优秀语言的材料,还带给学生一个个美好的意境。如果把研究性学习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一定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学语言的感知力,能激发他们对他们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我读课文”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而学生也真的把一个个惊奇送给我们。在“课文悟读”部分,有一个学生在研读《荔枝蜜》写道:“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它时时刻刻都在鞭策着我们去寻找其中的奥秘。在我们眼中往往一朵凄艳的花朵,一株凋零的小草,一棵枯萎的大树,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都会引发我们的遐想,触及我们的心灵,揭示生命的哲理。李煜看到梧桐飘零,感到亡国之愁,不觉引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真实感受。”小作者的联想、想象、融会贯通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有的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论证,有的从语言入手赏析感悟,有的从习作风格入手归纳总结,有的从写作手法入手发表观点。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多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亮点探究”部分更是异彩纷成。或整体,或局部;或宏观,或微观。如,一学生在研读《记承天寺夜游》中,分析了该文的语言特点,这是从整体入手。又分析了文章是怎样体现作者的“闲”的,这是从局部入手。而选题设计更是包罗万象,比如王晓瑜同学设计了“比较研究《荔枝蜜》和《花刺与蜜蜂》,指出两篇文章描写蜜蜂的异同”的题目,并且就这一题目给出了三种研究方法。黄雪同学研读了《心中的鹰》后,设计了“在小战士眼中,鹰是神圣的,但是人也是重要的。在这种矛盾中,他选择杀死鹰救人。他的选择对么?”和“在人与自然同处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对待动物?”两个选题向我们每一个人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爱惜动物,就是善待自己。研度研读卡片部分则充分考查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一般采用的材料是:作者介绍,作者其他作品,与所研读文章相同或相异的作品。
与教材的结合,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寓教于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