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约3950字。
《端午日》
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讨论法。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3、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节日?(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偏爱,反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慢慢在被人们遗忘。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我们家乡有哪些相关习俗?(吃咸鸭蛋、吃粽子……)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介绍作者:(生介绍)
补充: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
三、板块一:自学并疏通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
(3)划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词语。
检查学习情况:(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并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蘸(zhàn)酒 峒(dòng) 泅(qiú)水 数〔shù〕天前 擂(léi)鼓 鹳(guàn) 呐(nà)喊 shù(戍)军 一律(lǜ)
jiǎng(桨)手 泥jiāng〔桨〕
四、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一)分五个学生朗读,找找湘西一带人们是怎么过端午日这一天的?
①端午日……看热闹 ②划船的事……才拖下水去 ③每只船……种种情形
④凡是……500响鞭炮 ⑤赛船过后……方能完事
1、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到湘西的人们在端午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
〔穿新衣、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吃鱼吃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下水的鸭子〕
2、这几件习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有哪些相关的词?
时间顺序,文中出现了:上午11点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直到天晚方能完成。
3、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赛龙舟)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
五、板快三:精读课文,重点学习赛龙舟的场面
(一)请哪位同学把你最欣赏的语段介绍给大家……(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种种情形。)你为什么欣赏这一段?(这些文字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齐读)
1、其实对于赛龙舟的场面,古人就有许多优美的诗句来描绘,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