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00字。
文学概述
一、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这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本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或者说是劳动过程的回忆。如《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无疑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
二、古代神话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人们把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但这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女娲补天”等。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
三、《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都是周王朝时带有各国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雅”是“正”的意思,分大雅七十四篇,小雅三十一篇,共一百零五篇,主要是诸侯朝会和贵族宴飨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叙述的意思,“比”是打比方,“兴”是借助其他事物引出诗歌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诗经》中的篇章大都是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及人民的思想感情,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
四、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体诗,即“楚辞”。“楚辞”主要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楚国诗人创作的作品。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多用语气词“兮”字。在创作方法上也大胆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诗经》和“楚辞”在文字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五、先秦历史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奴隶主贵族日趋没落,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当时记载各国卿大夫和新兴阶级“士”的言论以及诸侯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的著作,就是历史散文。其代表作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记载谋臣策士辞说的《战国策》等。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编年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所记内容涉及到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许多方面。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诸如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统治者的荒淫残暴,以及频繁的诸侯争霸战争等等,作了比较真实的反映和相当具体的叙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往往能写得委婉曲折,有条不紊,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简洁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国语》是较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述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各国的史实,共二十一卷。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记言多于纪事,记述了春秋时代许多历史人物的言论,文字朴实、平易、简洁。
《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主要记述战国时策士的言论和活动。作者不详。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包括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载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纵横捭阖的言行记载尤为具体。《战国策》语言生动、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善用寓言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六、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游士蜂起。在这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诸子散文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有儒、道、法、阴阳、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和法家。代表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和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一是维护封建秩序积极地入世,一是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消极地对待现实,对后世文人的艺术风格及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蒹葭
《诗经》
[题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分为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国风”中除有一些西周时期的作品外,多数篇章产生于春秋时期。本篇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