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题,约27840字。
湖南省东部六校 2016 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2015 年 12 月 7 日
由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语言腐败
语言腐败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大家所关注的腐败 现象,这是因为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健康出了问题。
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民众对腐败现 象深恶痛绝,搞腐败的人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是语言腐 败最突出的表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说“打黑”,实际上做的是 “黑打”,口头上说的是“打假”,实际上做的是“假打”。正如有的顺口溜所说:“心里想一 套,开会讲一套,做的又一套。”
委婉语和语言暴力是语言腐败表现的两个极端、两个软硬兼施的手法、一个矛盾统一体。 前者以羞答答的姿态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解,后者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 攻击。用委婉语来遮羞,往往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说话人心里往往有理亏的感觉。用恶毒 言语侮辱无辜民众,实施语言暴力者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理也在自己一边,骂起人来 觉得天经地义。殊不知把自己推到民众的对立面,不能不说也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表现。从某 种意义上说,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远比遮羞的语言大。
委婉语的产生,本来是同语言禁忌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回避说出一些不 吉利或不雅的词语,用拐弯抹角的办法表达那些不愿意说出来的事物或概念。一般地说,委 婉语具有文明礼貌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能够创造比较温馨和谐的语言环境。例如用“安睡”、 “长眠”代替“死”。委婉语作为语言腐败的手段,并不是中国当代腐败人士的发明。中国 古代买官就说是“捐纳”。美国人创造了“技术监视”一词来代替“窃听”,因为窃听总有偷 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的意思。时下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涉及腐败现象的词语,有些就是委婉 语,这些委婉语似乎不是出于文明礼貌的原因,如明明是渎职,却说是“管理不到位”,明 明是跑官要官,却说是“要求进步”,明明是受贿,却说是“礼节性收入”,明明是在打麻将, 却要说是“政治学习”。这些发明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说穿了只不过是玩弄文字游戏, 耍小聪明而已。委婉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在这里丧失殆尽,实际上变成了腐败现象的遮羞 布。
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那便是语言暴力;对无辜人士实施语言暴力,那便是语言腐败。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有许许多多无辜遭受语言暴力的体会,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还是他人 身上。例如对于那些应该被打倒的人,说打倒他们、批倒斗臭还远远不够,还得再踩上一只
脚,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炮打”、“摧毁”、“砸烂”等等暴力语言是施暴者挂在嘴边的口 头禅;“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卖国贼”、“崇洋媚外” 等等莫须有的罪名铺天盖地, 利用这些暴力语言便可以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文化大革命中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致伤致残致死 者不计其数,经历过那场劫难的人们对那一幕幕惨剧怎能那么快就会从记忆中消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戴帽子、打棍子的语言暴力现象为人民所唾弃。摆事实讲道理、 开放务实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不可讳言,文化大革命语言暴力的阴魂不散,至今在某 些新闻报道中仍然可以找到影子,例如辱骂不喜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崇洋媚外,赫然用上“中 国电影观众有崇洋媚外的劣质性”标签。
语言暴力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对他人造成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它 违背了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一种不与他人合作,也不要求他人与之合作的错 误言语行为。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选自《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 393 期 ,作者:苏金智。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语言腐败”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语言腐败是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是腐败者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是他们的思 想健康出了问题。 B.语言腐败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即委婉语和语言暴力,委婉语是腐败者为自己的丑恶 行径辩解,语言暴力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攻击。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 来的危害更大。 C.语言腐败中的委婉语不仅在中国早已有之,而且在外国同样存在。但它几乎丧失了委婉 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变成了腐败现象的遮羞布。 D.语言腐败中的语言暴力常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对无辜者戴帽子、打棍子,使他们遭受 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渎职说成“管理不到位”,将跑官要官说成“要求进步”,将受贿说成“礼节性收入”, 这类语言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所以注重在文字上做文章和追求语言的创造性是语言腐败 的手段。 B.文化大革命中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致伤致残 致死,从那场劫难中走过来的人们是不会很快忘记那一幕幕惨剧的。 C.现在某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仍然存在语言暴力的倾向,一件普通小事就给中国人贴上某 种标签就是一种表现。 D.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人们不愿意看到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造成伤害, 有违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错误言语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腐败的一项是( ) A.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有关部门回应说是被“维修性拆除”, 重庆的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也被拆了,当地文管部门回应称,这是“保护性拆除”。 B.导游对游客说:“我们如果要‘上厕所’就说‘去唱歌’。”于是每次旅游车一停,游客 们就热闹地喊:“唱歌啦,唱歌啦。”
C.网络将大街上一部分人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行为冠以“中国式过 马路”,接着又诞生了“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旅游”,“中国式”一时间成了国人不文明的 标签。
D.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通报事故情况所言 “×××是奇迹,至于你们
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被冠以“高铁体”的称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
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
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 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 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