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有教学设计,约3630个字。
我的叔叔于勒(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根据。
1、教材分析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这篇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成就颇高。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本单元教学为默读的综合训练,在培养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理解能力。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细细品咂这篇佳作,学到短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中得到对社会与人的感悟理解,获得艺术的享受。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
3.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2、加深对小说有关人物描写的知识的了解。
3、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另外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
提高道德观念。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本篇小说人物个性的认识并不是唯一的,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于小说主题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反复阅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解释文中生字词及其含意,疏通文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代表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心就象是一个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
二、检查预习
学生介绍莫泊桑,教师总结。
三、欣赏小说的方法。
(一)与文本对话——把握内容
1、从情节的角度:
快速阅读课文,边看,边画,边思考。
例:原因—→结果(逻辑)
于勒挥霍家产,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于勒被送到海外。→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期待→破灭(心理)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悬念→结局(技巧)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结果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