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50字。
《加强作文系统性序列化训练,
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课题研究
开 题 报 告
内容提要: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新课程改革早已在我国拉开了帷幕。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我们义不容辞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积极倡导个性化写作。倡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应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但是,实际情况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无“序”可循、无“章”可据、无“法”可依,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材料与作文训练体系,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分散且隐藏于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而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又无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呈现出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低效性等突出问题,因此,本课题组针对这些情况,确定以以创编作文分阶段训练系列为依托,探索对高中进行分阶段、有侧重的系统性序列化写作训练,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为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以建构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序列为重点,制定高中阶段作文训练计划及训练内容,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序列化、高效化。着重探讨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序列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序列练,寻找“教”和“练”的最佳切入点,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写作教学训练序列。
关键词:
系统性 序列化 训练 大面积 写作素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在作文教学领域尤其如此。写作教学的改革虽一再被呼吁,但并没有受到广泛的足够重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作文教学无“序”可循、无“章”可据、无“法”可依,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材料与作文训练体系,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分散且隐藏于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而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又无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呈现出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低效性,写作活动逐步演变为纯章法、纯技巧、模式化、八股化的授受和“考场作文”的反复操练。很多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惧怕写作文,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作业的主要途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式和发展。在近年来社会舆论对语文教学的激烈批评中,写作教学也无可回避地受到责难。
在迈入新世纪之际,教育教学改革正面临着新的抉择。高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现在的中学生,应当成为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的新世纪的主人。
我校也与时俱进,提出了以“尊重教育”、“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思路,进行系统的改革。而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的写作教学,则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期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加之,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还提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