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小题,约10720字。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中国戏曲“贵和”思想的显著体现是“大团圆”的结构模式。这自然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相契合。戏曲“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亨”的“大团圆”的结局遵循着古人对于“万物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的事物普遍发展规律的生命感悟,也同样体现着“悲者必终于欢,离者必结之以合”的“天圆地方”的审美轨迹。
  剧作家对于“大团圆”结局的追求是由作家自身地位低下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我国古代,戏曲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受到“正统文学”的排斥。元代时,蒙古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限制汉人参加科举考试,大量的丈人失去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仕途的唯一道路,因此只能流落于坊间妓馆,以写词曲为生。《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诸民间子弟,不务生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习杂戏、聚众淫谑,并禁治之。”以至明清律法仍有这样的条例。在这样的境遇下,剧作家则选择用笔来抒发自己的苦闷,消解现实的残酷,因此在戏曲中往往以“大团圆”的形式来寄托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表现对因果轮回的期盼。
  “大团圆”模式适应观众的审美期待,体现着老百姓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和想象。只有充满喜庆气氛的“大团圆”结局才能淡化悲剧的悲哀感和压抑感,把观众带入冲淡、平和的心理状态。李泽厚对这种“中和为关"的审美观念这样论述:“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的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和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和冲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是一种中和艺术。   
  中国戏曲始终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紧密联系。在戏曲中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必然是戏曲的旨归。这一诉求直接外显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中国人的特点是爱憎分明,戏曲中也往往体现的是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等对立面的斗争。观众不仅要求欣赏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剧作家对事件的评价。因此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往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告诫人们时时刻刻要做一个好人。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也刺激了通俗文学的繁荣。中国戏曲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强烈的民间性,因此,剧作家的写作意图必然要从观众的欣赏意图出发,反映观众的审美趣味。演员表演惟妙惟肖,唱腔优美,故事吸引人,这都是观众需要的,而给戏曲中的人物安排一个合理的结局,更是观众所关心的。从我国戏曲的审关心理来看,观众看戏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娱乐,希望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通过戏曲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解脱,而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进行沉重的道德说教和宣讲。
  1.下列有关中国戏曲追求“大团圆”结局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事物普遍发展规律的生命感悟。
  B.剧作家地位低下,向往美好世界,期盼因果轮回。
  C.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劝诫世人为善。
  D.反映观众的审美趣味,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史•刑法志》记载过词曲作者因被诬告而被处死的事。
  B.元朝统治者推崇正统文学,戏曲备受排斥。
  C.淡化悲剧的悲哀感和压抑感,需要充满喜庆气氛的“大团圆”结局。
  D.戏剧的功能是消遣娱乐,给观众以精神的享受和解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审美需求的角度看,相对于演员的表演技艺,中国观众显然更关注戏曲中人物的命运。
  B.在我国古代,文人获得仕途的方式较单一,当科举考试之门向他们关闭,文人的结局就会很糟。
  C.《窦娥冤》中窦娥平反昭雪,《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这都是中国戏曲“贵和”思想的体现。
  D.中国戏曲是随着城市的繁荣而繁荣的,具有强烈的民间性,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