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50字。
都江堰
【学习目标】
1.品味余秋雨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
2.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反思精神
【学习重点】分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当代散文家、艺术理论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且担任过多所大学教授。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2写作背景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岷江干流上,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率领当地百姓修
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它还造福人民,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余秋雨在四川青城山时不期然与都江堰相遇,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写下了这篇名文。
【课堂学习】
自主预习
1.字音识记
颓壁残垣( ) 惊悸( ) 庇护( ) 修缮( )
卑处一隅( ) 强悍( ) 铁戟( ) 遴选( )
怦然心动( ) 韬略( ) 诘问( ) 傩戏( )
衮衮诸公( )
2.辨形组词
堰( ) 拙( ) 逛( ) 掬( )
揠( ) 绌( ) 诳( ) 鞠( )
偃( ) 咄( )
3.词语解释
冰清玉洁:
修缮:
膜拜:
焕然:
众目睽睽:
4.近义辨析
(1)浸润•滋润
浸润:①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液体能附着在固体上的现象;②(液体)渐渐渗入。滋润:①饱含水分,不干枯;②增加水分,不使干枯。
例句:①都江堰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________、节节延伸。
②附近的湖水________着牧场的青草。
(2)焕然•涣然
焕然:形容有光彩。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例句:①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________一新了。
②经过她的一番解释,李春心中的疑虑便________冰释了。
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把都江堰和长城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请填写下表,体会这样对比的好处。
长城 都江堰 好处
年代上
影响上
功用上
规模上
气质上
结果上
2.作者对都江堰的情感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
【拓展训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濡养(rú) 浸润(qīn) 修缮(shàn) 圭臬(niè)
B.邈远(miǎo) 喧嚣(xiāo) 驯顺(x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