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
_desktop.ini
答案.doc
附加题答案.doc
附加题学生.doc
正文.doc
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
专题一 文言断句与简答
考向一 文言断句
1.(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015•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3.(2015•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考向二 简答题
4.(2015•江苏卷)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王梦楼云:“诗称家数,犹之官称衙门也。衙门自以总督为大,典史为小。然以总督衙门之担水夫比典史衙门之典史,则亦宁为典史而不为担水夫。何也?典史虽小,尚属朝廷命官;担水夫衙门虽尊,与他无涉。今之学杜、韩不成,而矜矜然自以为大家者,不过总督衙门之担水夫耳。”叶横山先生云:“好摹仿古人者,窃之似,则优孟衣冠;窃之不似,则画虎类狗。与其假人余焰,妄自称尊,孰若甘作偏裨,自领一队?”
(节选自《随园诗话》)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巩固训练
1.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3)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2)《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第一部分 重点、难点定向突破练
一、 语言文字运用重点练
考点集训一 准确是思维的升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45分)
1.(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2.(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3.(2013•江苏)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