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约2330+610字。
《秋水(节选)》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应该落实词语教学,文言文尤其如此。新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能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而新课标对本文的要求是融会贯通。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的谈话探讨了“价值判断的无限性和相对性”的问题。本文节选自《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及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学习,疑难处教师适当点拨,本文脉络清晰,层次清楚,对比鲜明。
三、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眼知识,但是并不会加以熟练运用。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结构、写作特色及寓言道理。
2、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2)分析本文的结构、写作特色及寓言道理。
3、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短小精炼,文字浅显,可以通过齐读、自由朗读等加深理解。
(2)问答法。通过师生间对本文重点文眼知识的问答,对学生进行启发,完成本堂课的前两个学习目标。
(3)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力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4、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坐井观天”导入骄傲自满的“河伯”这一形象,从而引出本堂课:《秋水(节选)》。
(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庄子其人及《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
战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与老子并称 “老庄”。主张无为而治,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为道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亦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
……
《秋水(节选)》评测练习
一、知识点回顾练习:
1、通假字:
(1)泾流之大
(2)不辩牛马
2、古今异义:
(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
至于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
(2)东面而视。
古义:
东面
今义:方位名词,东方。
(3)旋其面目。
古义:
面目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4)百川灌河。
古义:
河
今义:泛指河流。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
大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