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10字。

  让弱者得以呼吸,让人性闪耀光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谢植宣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说过:“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这句话传达出的是的是一种对弱者的关注与支持。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弱者的关注也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主题。同时,作文语文学科的阅卷教师,因其学科特点,其人文情怀,其对人性的关注一般会比其他学科教师更为明显,而在考场上,渗透着对弱者的关注与尊重的文章无疑更能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引发其情感共鸣。再者,作为逐渐走向成年的高三学生,除了关注自我,更要学会关注他人、社会、自然,正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永葆人文情怀,永远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这也是我们对人,对世界应有的一种态度。
  高考方向•权威解读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作文题不约而同地着眼于对弱者的关注与思考。因为,“文以载道”,作为高考作文,除了要具备检测区分学生写作水平的功能,还要肩负起传播“大道”的使命。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已逐渐抛弃了那种口号式的宏大主题,而把视觉放在了引导考生思考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如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直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看待“他人”,而如果考生把对“他人”的理解放在对弱者的关注、理解、尊重、帮助上,则更能让阅卷教师产生情感共鸣,自然就能得高分。又如2013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即是以一位乐善好施的富翁对三个贫困家庭的捐助为命题材料,直接把对弱者的关注、帮助作为命题出发点。因此,作为考生,不仅仅是坐在教室的单独个体,更是这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以,不管是从高考的考查变化还是个人的素质要求,对弱者的关注与尊重,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态度与行动。
  阅卷场范例
  在阅卷场上,散发着人性光芒,有着浓厚人文情怀,对弱者饱含着泪水和尊重的作文往往能令阅卷者眼前一亮,大为赞赏。如2008年上海的一篇满分作文,考生即是把“他们”的理解具体为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全文情真意切,对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弱者抱有极大的理解和善意,最终俘获了阅卷者的心,夺得满分。文章片段如下: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