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0字。
引导 归纳 提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对话
安徽省桐城二中 占淑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类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二十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举行的一次演讲,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先生的风神潇洒,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先生的仰慕和追思。在初读感知文意后,我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文字进行最亲密的接触,以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是点评文章的第六、七自然段的教学实录片段。
(一)
师:读书要读出作者,读出自我,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生1:课文第六段写到“我”在听演讲二十年后,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梁先生演讲巨大的魅力,深刻的影响,二十年后,先生演讲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声声在耳。先生演讲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师:是啊,想来二十年间,世事纷繁,一次演讲居然还能刻骨铭心,演讲手法高明自不待言,不过,作者是怎么想起这次演讲的?
生1:“我”候船过渡,看见了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突然想起了。
师:为什么一看到这样的景象,《箜篌引》的片段就浮现在眼前?
(众生思考)
生2:一定梁先生在讲这四句时“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人物,有情感”,有环境描写,而二十后,作者所见景象与当时梁先生的描绘、和作者当时的想象契合,于是就想起来了。
师:也就是说,作者生活经验和阅读产生了碰撞,共鸣,所以电光火石之间,记忆复苏了。(学生连连点头)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阅读过类似的文章吗?
生2:在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香菱学诗》中,香菱和黛玉论诗,提到王维的《辋川闲居赐裴秀才迪书》中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妙处时,也说诗句突然让她想起了她上京时,晚泊所见的“人家作晚饭”的炊烟“青碧连云”,于是穿越时空,重回那个地方去了。可见,诗歌要结合活经历去解读的。
师:对!用谢冕教授的话来讲,就是用生活、阅读经验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但香菱和梁实秋的经历有何不同。
生2:梁实秋是在生活中激活了文字,香菱是在文字中回忆起生活。
师:对!无论二者的思维方向如何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是文学欣赏中的共鸣,这提醒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和生活紧密结合,互相印证,这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