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40字。

  教学设计
  3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
  2.品味《左传》高超的叙事艺术。
  3.辩证认识“春秋笔法”这一中国历史撰述原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对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钻研讨论。
  2. 学生自主研读,在教师引导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客观评价“春秋笔法”这一历史记述原则,积极联系实际,掌握研读史书的方法,同时思考经典本身的现代意义。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同时能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获得历史智慧。
  【学情分析】 .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依据课文注释阅读史书的能力,尤其基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对《左传》高超叙事艺术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本单元重点“春秋笔法”这一中国史家撰述原则和表现方式未必理解。
  【重点难点】 .
  学习重点:理解“春秋笔法”的内涵 。
  学习难点:客观评价“春秋笔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传统,同时能从中体悟中华民族精神,并获得历史智慧。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致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一段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晋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创造了晋国霸业。那么,几十年之后,到了晋文公之孙——晋灵公,他还会延续或创造如此的霸业么。不急,学了本课,自有分晓
  (二)文学常识简介
  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3.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4.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三)预习检测,自主展示
  (1)读准字音
  胹(    )   蹯(    )    寘(    )   畚(   )   溜(    )  
  衮(    )   阙(    ) 鉏麑(    )   饮(   )   嗾(   )
  獒(    ) 
  (2)解释词义
  1.晋灵公不君                       2.厚敛以雕墙
  3.而观其辟丸也                   4.问其故,而患之 
  5.三进及溜                          6.衮职有阙                                        
  7.宣子骤谏                          8.使鉏麑贼之 
  9.寝门辟矣                        10.坐而假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