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练习+知识点总结+学案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五人墓碑记》学案.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阿房宫赋》复习题.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阿房宫赋》知识点.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报任安书》《渔父》知识点归纳.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陈情表》练习题.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陈情表》知识点总结.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赤壁赋》练习题  .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六国论》导学案.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六国论》知识点总结.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劝学》《师说》练习题.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劝学》知识点归纳.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五人墓碑记》过关检测.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doc

  高三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阿房宫赋》练习题
  编制:孙艳丽   审核:李江涛    编号:NO.9   时间:2015.9.18
  一、 基础训练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
  (3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
  2.名词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      )
  (2)廊腰缦回                          (    )(    )
  (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    )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①,韩魏之经营②,齐楚之精英 (    )(    )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                               (    )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    )
  二、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lí)       囷囷(qūn)  
  阿房宫赋(ē pánɡ)
  B.剽掠(piāo)     逦迤(lǐ yǐ)  
  妃嫔媵嫱(bīn ténɡ)
  C.锱铢(zī zhū)   椽笔(chuán)  
  直栏横槛(jiàn)
  D.呕哑(ǒu)      鼎铛玉石(chēnɡ) 
  庾之粟粒(y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古时候皇帝到某处叫“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
  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抱住,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燕赵之收藏
  D.①多于周身之帛缕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句中加点的 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5.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阅读《阿房宫赋》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 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
  高三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编制:侯玉梅      审核;于长河       编号:NO.21   时间:2015.10.21
  《报任安书》《渔父》知识点梳理
  通假字
  1、被箠楚之辱。箠,通“棰”,杖。
  2、见狱卒则以头枪地。枪,通“抢”,碰撞
  3、及以是也,言不辱者,所谓强颜也。以,通“已”
  4、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伯,通“霸”
  5、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通“网”,法网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
  7、《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10、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曷,通“何”
  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情意。今指: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恨私心有所不尽
  (私心:自己的心愿。今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非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7)下流多谤议
  (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今指品质低下)
  (8)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说话、言论。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
  高三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编制:李江涛   审核:李广军      编号:NO.23  时间:2015.10.13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       夙遭闵凶。  闵,通“悯”。     2.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
  (二)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三)异义词
  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儿子。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今义:①今天此义。  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古义:任命,授职。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古义:大概、或许。今义:今天此义。
  10.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今义:多指小。
  11.    臣之辛苦。古义:指辛酸苦楚。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2.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古义:为谦词。今义:指动物。
  (四)多义词
  1.       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助词。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