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3330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
  咏史怀古诗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经典精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塞山怀古(17页)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山形依旧、寒江流淌,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
  ②对比的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
  ③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赏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公元279年(西晋咸宁五年),司马炎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濬,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濬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濬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