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4份打包.doc
《林黛玉进贾府》答案.doc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拓展案.doc
林黛玉进贾府助读材料.doc
林黛玉进贾教学案.doc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2.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课前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及《红楼梦》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二、关于背景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黛玉所闻所见所感,首先,从物质方面为我们展现了贾府这个“诗礼之家”的“锦衣纨绔”、“饫甘餍肥”以及赫赫声威的辉煌气派,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现着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其次,小说又从贾府“与别家不同”的那种勋臣世家、皇帝姻亲的“精神”方面为我们透示了贾府骨子里的至尊至贵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得以穿越“时间隧道”领略到这种无从亲临的“故国的历史风景”。《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
……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拓展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面批:
一、基础知识(A层)
1.选出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 )
A.缜(zhěn)密 诡谲(jué) 寒暄(xuān)
B.两靥(yè) 纨(wán)裤 嗔(chēng)视
C.稽(jī)首 憨(hān)顽 杜撰(zhuàn)
D.錾(zhān)银 矜(jīn)夸 瘦削(xiōo)
2.下面几段肖像描写所刻画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3)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4)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A.宝玉 黛玉 探春 迎春
B.宝玉 黛玉 探春 王煕风
C.迎春 黛玉 宝玉 探春
D.探春 黛玉 迎春 惜春
3.贾府人物众多,通过林黛玉的眼情不可能—一介绍,必须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有集体介绍,有单独介绍。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贾母、王熙凤、宝玉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因此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详细介绍。
B.作者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贾氏三姐妹。
C.实写的人物有黛玉、宝玉、凤姐等,贾赦、贾政等贾府主要人物暂未出现,虚写交待。
D.作者对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凤姐作单独介绍,其余在这个场会尚不需要突出的,只作集体介绍。
4.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
《林黛玉进贾府》助读材料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