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较为容易,也可以作为初中学生训练使用。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散文类.doc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公文类.doc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历史事件类.doc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人物传记类.doc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散文类
1、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何不试之足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观之正浓
【小题2】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①天帝使我长百兽 ②以为畏狐也
③故遂与之行 ④兽见之皆走
【小题2】与“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忘操之 B.至之市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小题3】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小题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的一类人
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交通 ⑵便要还家
⑶子之哭也 ⑷苛政猛于虎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今吾子又死焉
【小题3】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
……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人物传记类
1、阅读《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⑤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⑥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以:同“已”,已经。⑥营护:料理,护送。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禹锡终易连州
(3)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4)时人义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于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赵普》)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
【小题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2、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 )(3)惟戎不动( )
【小题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题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历史事件类
1、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小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辄复不省 ( ) ②然负此自放 ( )
③心善其说 ( )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
……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公文类
1、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效( )
庶竭驽钝 ( ) 夙夜忧叹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小题3】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小题4】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一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排八阵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小题5】《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题6】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小题7】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9】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