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50字。
《娜塔莎》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能力目标: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评判人物,对人物给予自我评价,彰显善良,驱除邪恶,引导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通过指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让他们自我概括,形成能力,继而在今后的对小说文本的分析中彰显这种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娜塔莎》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见于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二.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一)、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生平经历: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他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1851年,以志愿兵身份参军。结婚后,他安居庄园,过着俭朴、宁静的生活。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摒绝奢侈,持斋吃素。晚年世界观激变,于1910年11月10日秘密出走,在途中因患肺炎而逝世。
后世评价: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托尔斯泰全集》共90卷,约1000万字。
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美国文学批评家哈洛•卜伦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也对他给予极高评价。
(二)、《战争与和平》介绍:
1、总说: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