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道小题,约7530字。

  大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客观卷(共24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水兮潺湲  茸之兮荷盖      回眸一笑百媚生  山在虚无飘渺间 
  B、酌酒以自宽  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岩扉松径长寂寥
  C、脚着谢公屐  皓腕凝霜雪      粟深林兮惊层巅  忽魂悸以魄动
  D、鼎铛玉石    在庾之栗粒      少者强者而夭殁  解鞍少驻初程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有多年的律师事务经验,应付这种案子,真是游刃有余。
  B、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C、我们虽然是一名学生,但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把眼光放长远,要有大局意识,不
  能目无全牛,否则路会越走越短的。
  D、我虽然职位低,但是对的事我就要坚持,即使遭致围攻,四面楚歌也不怕。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是诗歌的高峰,以近体诗为主,不仅数量多,而且涌现了众多优秀诗人,初唐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盛唐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中唐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晚唐有杜牧、温庭筠等。
  B、词又被称为诗馀,它的发展得力于几位重要词人:柳永大力发展慢词,把赋引入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苏轼以文为词,善于用典,扩大了词的题材;辛弃疾以诗为词,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C、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多用铺述和描写的手法。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形成的第一篇,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左思的《三都赋》使得洛阳的纸价上涨。
  D、唐宋八大家,宋代首推欧阳修,他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独自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六铢,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五克多。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B.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弟子规》。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常用太牢或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00元稿费。
  二、古诗歌鉴赏。(完成5—7题,共1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习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5、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相映成
  趣水天相接的融合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
  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
  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的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邀游于洞庭之上。
  6、关于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别出心
  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使山的秀美形神两两和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
  倒映湖中的山比喻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而生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习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黄庭坚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
  【注】久要:旧交。刘文叔:指刘秀。三公:泛指高位。
  7、比较苏黄二人所题诗在描绘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8分)
  答:                                     
  。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8—13题。(共16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0~12试题。(共10分)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坐是沉滞者累年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③可觅千斛米见与      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9、“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2分)
  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
  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
  C、“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
  D、“蜀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